• 2018年企业AAA级信用等级评价工作启动 • • 2018年企业AAA级信用等级评价工作启动 •
找资讯

TOP
沈阳于洪区将实施150项生态建设工程
[ 编辑:admin | 时间:2013-05-03 13:52:53 | 浏览:1921次 | 来源:中国市政建设网 | 作者: ]
    多年来,在沈阳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国家、省市环保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沈阳市于洪区委、区政府坚持一手抓经济建设,一手抓环境建设,举全区之力,集全区之智,科学开展了生态创建工作。


  编制生态文明建设规划,开展各项创建工作


  于洪区生态创建工作硕果累累。2006年,于洪区正式获批国家级生态示范区。2008年和2009年,辖区先后有10个街道办事处晋升国家级环境优美乡镇。2011年,成功通过国家生态区考核验收。2013年初,正式获批国家级生态区,并成功成为国家第五批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县区。

  于洪区加大生态建设的投资力度,区委、区政府累计投资49.2亿元,先后组织实施了150余项生态重点工程,区域生态建设成效卓著。蒲河生态产业带气势磅礴,3.1平方公里的丁香湖宏伟壮观,蒲河万亩生态林与浑河滨水廊道南北呼应,构成了区域两道天然绿色的生态屏障,保证了区域森林覆盖率达到了18.3%。


  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成功运行,确保了区域城镇污水处理率达到了86%以上。于洪新城、沙岭、造化等7个垃圾中转站的建设和运营,以及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程中垃圾车、垃圾箱的科学配套,真正实现了全区生活垃圾的村收集、乡中转、区处置的收运模式,确保了区域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了100%。

  生态农业突飞猛进,以都市农业为主攻方向,形成了以沈阳市小韩温泉为代表的温泉观光农业基地、以沈阳德丰食用菌为代表的工厂化农业生产基地、以光辉种子基地为代表的优质种苗基地引领区域生态农业新趋势。截至2012年底,区域农村生活用能中清洁能源所占比例达到58%,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6%,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粪便综合利用率达到99.7%,化肥施用强度为242.8千克/公顷(折纯)。


  现代化生态工业产业发展更是势头强劲,生态工业经济加速集聚,机床城、基础件产业园等重点产业园区迅猛发展,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量突破千亿元大关,稳居全市第4位。


  在成功通过国家生态区考核验收后,于洪区委、区政府做出了创建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的决策。生态建设,规划先行,2011年12月底,于洪区政府与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签订了《于洪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规划》编制合同,聘请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为于洪区编制国家生态文明建设规划,整个规划在历经一年时间的编制后,于2012年10月顺利通过环境保护部组织的评审验收。


  目前,于洪区委、区政府已召开全区生态文明创建动员大会,各项创建工作已全面展开,全区上下正以饱满的热情大踏步向生态文明迈进。


  打造一批独具特色的生态村屯


  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于洪区委、区政府以国家“以奖促治”政策为抓手,以区域生态区创建和蒲河生态廊道建设为契机,全面推进区域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进程。


  成效最为显著的是3年来科学落实的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程。3年来,有关部门共落实连片整治资金4754万元,覆盖4个街道、47个村,惠及人口5.63万人。

  围绕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于洪区修建垃圾箱1523个,配备垃圾收运车42辆,建立垃圾中转站7处,组建了村级扫保队伍,按照“村收集、街中转、区处置”的处置模式,使农村垃圾真正实现了城市化处置,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率达到90%。修建氧化塘46处,排水边沟99.7公里,建设了马三家、平罗、光辉等6处生态湿地,解决了农村生活污水处置问题,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86%,彻底改变了农村“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的局面。


  于洪区整治农村集中饮用水水源地12处,设立水源保护标识,通过建设水源泵房、增加水源净化设备、实施水源周边环境整治等措施,保证了农村饮用水安全,提高了饮用水质量。


  修建畜禽粪便集中处理设施6处,化粪池927座,通过堆肥方式使农村畜禽粪便得到综合利用,农村畜禽养殖污水粪便处理率达到90%。在加强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以生态区创建为契机,对村屯实施了绿化、美化、亮化等系列工程建设,在连片整治村修建围墙、围挡并美化,大量种植植物进行绿化、安装太阳能路灯进行亮化。


  在以农村连片整治作为核心全面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基础上,区委、区政府充分整合各部门建设资金,突出重点,打造靓点,集中水利部门的改水工程、城管部门的改厕工程、农林部门的绿化工程、交通部门的筑路工程等各项工程建设,打造了一批独具于洪特色的生态村屯。其中,开隆村获批国家级生态村,西三家、双树子、上三家等5个村屯获批省级生态村,一批秀美的生态村屯正在逐步崛起。


  于洪区近几年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程,走出了一条生活垃圾村收集、街转运、区处置的城乡一体化模式,中心街道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和分散村屯生活污水处理模式。几年的整治,使于洪区正展现出新农村、新市镇、新生活、新面貌的美好图景。

    来源:http://www.zgszjs.com/news/bencandy.php?fid=56&id=7201
 

】 【打印】【繁体】 【投稿】 【关闭】【评论】 【返回顶部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到: 
评论
称呼:
验证码: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