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道路材料专家详解“黑漆路”
[ 编辑:admin | 时间:2012-08-23 10:25:25
| 浏览:1325次 | 来源:大洋网 | 作者: ]
饱受诟病的广州“黑漆路”日前终于定调,市建委表示将终结斥资4920万元的“试验”,不再使用“黑漆”材料。“黑漆路”试验失败原因何在?今日(22日)的《民意圆桌会》上,来自全国沥青混凝土标准化分技术委员会的专家委员孙长新独家解读“黑漆路”材料。孙长新指出,“黑漆路”材料主要有抗滑、着色、防水等功能,但用该材料抗滑有可能减弱路面抗滑能力。试验失败后任其自然脱落的做法存在安全隐患,要慎重考虑。桥面频繁掉黑漆的原因缺乏数据不好定论,他呼吁主管部门公布有关数据。 为了路面好看涂漆着色? 专家:一般不会轻易花这个钱 市民所说的“黑漆”究竟为何物,市建委官方回应称是一种超强水泥聚合物新型材料。节目中,孙长新指出,这种材料并非媒体报道中所说的SMA改性沥青材料。“SMA材料有一定厚度,根据国家对混合材料的相关规范,至少要求是3公分以上的厚度,经过初期的搭配,加上优质的沥青搅拌后铺出来的混凝土叫SMA。“黑漆路”的材料不是SMA,它是一种膜,厚度在5毫米之内,只能算是一种膜,属于功能性材料。” 孙长新指出,功能性材料主要有恢复抗滑能力、路面着色、修复桥面裂缝防水等三种功能。从目前的使用情况看,主要是恢复路面抗滑能力的意义更大一些,因为使用时间一长,路面防滑能力会衰弱。 有媒体曝出为桥梁铺上黑漆“华而不实”,主要为了路面好看,对此,孙长新指出,为道路着色在国外也有,主要是在特殊路段起警示作用,既有技术上的考虑也和周围的道路统一景观,“如果简单地通过一种材料人为地换一种颜色,目前不多见。为了美观,在行车表面上进行着色,一般不会这么考虑。” “黑漆路”材料作为一种功能性材料被用于全市主干道16座桥梁桥面的黑色化工程,耗资4920万元。孙长新认为,“作为道路、桥梁,首先要满足结构上的使用要求,确保结构安全、行车安全。功能性方面的考虑,除非万不得已,才把钱花在‘功能上’,一般情况下不会轻易花这个钱。” “黑漆路”为何频繁掉漆? 专家:缺数据不好定论 需主管部门公布数据 据了解,去年,媒体爆出“黑漆路”频繁掉漆,惨变“大花脸”。“黑漆路”在北京、上海有了较为成功的经验,但在广州作为养护工艺应用于桥面防水、补强尚处于探索阶段,仍需不断总结并逐步改进完善。 频繁掉漆原因何在?作为一种新型材料,“黑漆路”是否适合广东的气候条件?孙长新认为,频繁掉漆主要看是材料自身的问题,还是施工过程中一些环节没有掌握好,因为缺乏官方提供的相关数据,不好轻易下结论。 孙长新强调,“目前来看,这种材料的‘试验’效果并不好。主管单位应该把技术数据公布出来。这个工程是否适合广东的气候条件,施工过程是否有偷工减料,数据一看就清楚。是材料本身的问题,还是施工问题,要靠数据说话;而且采购材料的单据应该拿出来,设计方选取这个材料有技术指标,整个施工过程有质量管理人员,有检测数据;工程真正完之后,验收的数据怎么样,能否达到原来设计技术要求,这几个数据一公布大家就一目了然。” “黑漆”能提高路面抗滑度? 专家:或减弱路面抗滑能力 据了解,2010年10月份“黑漆”涂装后,立即有司机反映该路面容易打滑,但广州市交通部门公开表示其抗滑性能良好。“黑漆”这种功能性材料在实地应用中是否能提高路面的抗滑能力? 对此,孙长新认为,路面的抗滑主要靠构造深度,构造深度是提供抗滑能力的必要条件。一般在路面凝固之前要刻槽,像沥青表面的小坑洞,目的就是为了构造深度。“黑漆路”所用材料本身很薄,只有几毫米,洒上路面后,反而减弱了原来有一定构造深度的槽的抗滑度;而且这种材料颗粒很细,涂装后路面变光滑了,对路面的抗滑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广东气候潮湿,桥梁上车流交汇点多,很多路段尤其是下坡路对路面的抗滑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孙长新强调,“从抗滑角度出发,这种材料用于早起的抗滑我不怀疑,但长期来讲,不是很好的技术方向,一般情况下不会往这个方向走,除非增大这种材料的颗粒。” “试验失败”该不该? 专家:试验的量太大,应慎重选择路段 涂装“黑漆路”的技术是否成熟,孙长新认为,从理论上讲,这种新型材料技术上已经成熟,但在广东会不会出现“水土不服”情况,还牵扯到很多复杂的因素,第一,选的材料要恰当,要经过试验筛选出来;第二,铺上去能用多久,还要看施工工艺是否合理,后期养护是否到位。“选材、工艺、养护等环节,只要其中一个环节没有做到位,就前功尽弃。” 孙长新指出,广东的潮湿气候特征,主干道桥梁上繁忙的交通运营环境,相对较慢的行车速度,都增大了桥面的疲劳承载力,这些因素加在一起对这种新型材料的使用提出更高的要求。 操作养护如此难度之大,广州的路桥难道只是用于“探索”的试验品?孙长新认为,按照正常的程序,应该是小范围进行试验,试验成功后再进行大范围的推广应用。“不知道这16座桥梁当初的定位是试验还是正式投入使用,如果仅仅是试验,试验的量有一点大了。” “按我的理解,试验的环节是路试,在路段的选择上,要非常慎重。既然是试验环境,应该选取典型的、有代表性的路段验证材料各方面的使用性能,并综合考虑车流量、施工影响等因素。”孙长新补充说。 对此,知名评论员苏少鑫在节目上提出,这种“试验”本身就不合适,市建委作为政府职能部门没有资格进行试验。试验方应该是获利的生产商,试验的结果成功与否也应该由生产商埋单,而不是纳税人出钱试验,为一个失败的试验结果埋单。 能让“黑漆路”材料自然脱落吗? 专家:存在安全隐患,做法要慎重 8月16日,市建委在官网上宣告黑漆路在广州的“试验”失败,认为“该材料本身耐久性不能满足广州桥面的实际要求,维护困难且成本较高,应停止使用这种材料进行桥面的整修,由其自然磨耗脱落。”
停止整修并由其自然磨耗脱落,这种做法是否存在安全隐患?孙长新认为,停止整修并由其自然磨耗脱落的做法要慎重考虑。“受影响的16座桥梁多是城市交通主干道,作为一个公共工程,试验失败之后还要进行测验。要测试验证是否有必要保留,验证对路面的抗滑能力是否有不利的影响。 相关新闻
评论
|
![]() ![]() 热门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