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英达“修路王”渐成香港道路养护主流
[ 编辑:admin | 时间:2012-10-23 11:36:22
| 浏览:1357次 | 来源:中国建设报 | 作者: ]
2012年9月,香港伟金公司与英达就地热再生有限公司签订协议,再次引进了一台PM400“修路王”和一台AR500快速加热运料车,用于香港市政道路养护工作。目前,伟金公司拥有的英达设备将达6台,在香港特别行政区,英达养护车的总数则达到10台。
低噪声施工破解香港养路困局 香港是世界上道路交通密度最高的城市之一,平均每公里道路承载275辆车,但由于很多道路设计年代较早,通车时间较长,车辙、网裂、推移等路面病害较为常见。但在香港,路面出现问题,要想进行及时养护,并不是容易的事,传统道路养护工艺产生的噪音是一道“迈不过去的坎”。 根据香港1988年制订的《噪声管制条例》,夜间23时至翌日上午7时,或在公众假日任何时间,任何人如果在住所或公共场所发出或促使发出噪音,即属犯罪,将被处以较高数额的罚款。 伟金公司相关人士表示,在拥有“修路王”之前,如果路面发生了破损,但无法获得施工审批,只好等到路病发展得非常严重、影响行车安全后,再申请紧急维修,“这样一来就错过了路面养护的最佳时期。不但工作量更大,而且成本也会更高。” “英达‘修路王’用加热、耙松的环节,取代了铣刨、破碎的传统施工方式,产生的噪音极低,即使在夜间施工,也能很好满足《噪声管制条例》的要求。” 该人士对笔者表示,在日常养护中“修路王”使用率越来越高,甚至一些路段原本计划对整幅道路维修的大中修工程,为避免被投诉,施工方也采用英达“修路王”大面积路病维修工艺分段治理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交通干扰小,从容应对繁忙车流 在香港岛、新界、九龙3个区当中,英达“修路王”主要负责养护的香港岛区是香港的商业和政治中心,随之而来的是更大的车流量。 统计显示,在一些繁忙路段,每天车流量逾15万车次。港岛区山路、窄路较多,如果使用传统道路养护工艺,出动的机械、人工非常多,将造成较大的交通干扰。 减少修路中的交通干扰正是英达“修路王”的强项,单台“修路王”配合3~4名工人即可完成日常养护工作,车辆机动灵活,转场迅速,对交通的干扰很小。“在一些非高峰时段,甚至可以边施工边通车,这是过去没有的情况。”同时,“修路王”的施工速度也广获好评,一般情况下,仅需20分钟即可完成一处路病的治理。单台“修路王”日修复可超200平方米 香港路政署在评价英达“修路王”时,认为它具有“沥青料用量少、噪音低、施工组织快捷、可轻松处理路面井盖,接缝处不渗水”等优点。笔者了解到,目前香港主要的8个道路维修保养分区中,已有3个分区,在和养护企业签订养护合同时明确要求使用就地热再生技术,这也是现在英达“修路王”工作订单越来越多的原因。 据了解,目前香港在英达“修路王”的使用上,一台“修路王”一天的道路维修面积可超过200平方米,但仍然满足不了香港本地道路养护对“修路王”的旺盛需求。除了港岛区外,九龙、新界等区的工作订单也在不断增加,这坚定了伟金公司紧急再采购“修路王”的决心。 而对于养护施工企业来说,“修路王”经济、省料的特点,也让他们赞不绝口,引进了“修路王”后,成本得到了有效控制。 伟金公司给笔者算了一笔账,如果沿用传统的工艺,不但需要多台设备一起出动,而且还需配备10~20名人工,沥青混合料用量很大,因此养护成本高昂,“如果养护面积不大,养护工程公司就会亏本”。单台“修路王”只需配备3~4名工人,就能完成全部的道路养护工作,由于施工中对原路面沥青混合料进行了就地再生利用,使用的新沥青混合料大大降低,其经济性不言而喻。 相关新闻
评论
|
![]() ![]() 热门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