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年企业AAA级信用等级评价工作启动 • • 2018年企业AAA级信用等级评价工作启动 •
找资讯

TOP
兰州市第一个“上跨下穿”项目小西湖立交桥南滨河路交通改造工程的通车
[ 编辑:admin | 时间:2013-12-02 10:39:08 | 浏览:1980次 | 来源: | 作者: ]

       11月30日15时许,一辆辆小轿车从上河苑自西向东缓缓驶入新建的高架主线桥,备受社会各界关注的小西湖立交桥南滨河路交通改造工程正式通车了!改造后匝道与新建单幅高架主线桥顺接,实现北向东、西向北左转,南向西及东向南左转车辆汇入南滨河路主线,极大地缓解了以前交通拥堵状况。值得一提的是,小西湖立交桥南滨河路交通改造工程的通车,标志着兰州市城市路网向立体化方向迈出了重要步伐。

  小西湖立交桥南滨河路交通改造工程是兰州市启动的第一个“上跨下穿”项目,该工程自2012年9月开始管线迁移,2012年11月20日围挡拆除匝道桥,2013年3月全面开始施工,2013年11月30日通车。根据介绍,该工程采用半幅高架与环形匝道组合方案,由南滨河路高架桥和四个环形匝道组成。立交桥总面积26626.7平方米,其中高架桥全长1.775公里,占地面积20415平方米,匝道桥占地面积6211.7平方米。改造后匝道与新建单幅高架主线桥顺接,实现北向东、西向北左转,南向西及东向南左转车辆汇入南滨河路主线,对改善南滨河路交通状况,缓解市区交通压力具有重要意义。记者从现场获悉,目前,新建的高架桥、匝道桥还没有交通标线、路灯等设备,所以这座新修的高架桥只允许2.5米以下的机动车通行。

  对此,项目承建方、中铁二十一局兰州交通改造指挥部指挥长王建军解释说:“考虑到小西湖附近交通压力较大,虽然还有一些收尾工程尚未全部完工,但改造部分已具备通车能力。所以,今天就实现了通车。接下来,我们将实施桥面标线、路灯、装饰等工程,确保年内完成所有后续工作。”正因如此,目前只允许小车通行,大车暂时禁止通过,施工方已在现场设置了限高2.5米的装置。此外,小西湖立交改造地面铺油考虑到新老路基不均匀沉降的因素,目前只铺中粒石调平层,明年春季再铺细粒石面层。

  小西湖立交桥南滨河路交通改造工程全面开工建设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统筹协调推进项目建设,参建各方按照市上的统一部署和城市内工程施工的要求,强化交通措施,优化施工方案,全力“保畅通、保进度、保质量”,克服了交通压力大、建设场地小、地下管线多、施工难度大、工程时间紧、施工任务重等诸多困难,超常规施工,分区域分段24小时不间断作业,为工程如期通车提供保障。据介绍,为最大限度地减少施工对交通的影响,施工单位科学安排工序,预制箱梁在场外加工,特殊部位夜间开挖并浇筑桩基,白天则架设钢板保证车辆通行,全市上下合力共为,确保工程按期建成通车,为城市内如何在“保畅通、保进度”的前提下实施重点基础设施建设积累了经验。

  根据介绍,该工程在设计建设过程中树立精细化理念,攻克多项技术难题,技术上创造了多项省内第一。首先,在跨越黄峪沟和陆军总院门口布设了大跨径桥梁。设计了主跨55米钢箱混凝土接合连续梁桥,为省内最大跨度钢混组合梁桥。为改善结合梁受力,设计中采用了施加顶力、体内与体外混合预应力、双重组合结构、分段浇筑混凝土等方式,有效降低组合梁的应力水平。同时,为减少施工对交通的影响和缩短建设工期,桥梁上部结构以工厂化预制、现场安装为主。其次,工程首次在省内采用大悬臂倒L墩结构。根据交通流量和陆军总院门前车流量需求,该处出入段辅助车道按三车道设计,采用大悬臂倒L墩为桥下辅助车道建设提供空间。第三,工程采取多种类型桥墩。为避让地下管线和满足交通组织需求,整个工程采用了门式墩、T型墩、倒L墩、独柱墩、钢管混凝土墩等16种桥墩类型,为省内大型互通立交采用桥墩类型的数量最多。

  此外,改造工程首次将融雪除冰技术应用在市内市政桥梁建设中。在立交桥面混凝土铺装中预设碳纤维远红外加热体,在电源与发热碳纤维之间用温湿控制系统连接,根据桥面温度自动启停融雪化冰系统,及时清除桥面积雪与结冰,保障过往车辆的安全。

  最后,改造工程还首次将LED低空照明技术应用在省内市政桥梁建设中。采用了以LED低空照明技术为主的双出光护栏路灯,将护栏路灯安装于桥侧护栏管内,夜间其光线均匀投射在路面上,外侧以七彩景观点光源勾勒整个高架轮廓,避免了传统灯杆路灯给周边居民带来的光污染。

】 【打印】【繁体】 【投稿】 【关闭】【评论】 【返回顶部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到: 
评论
称呼:
验证码:
内容: